同樣一件事物,在不同的人看來,或者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都會有完全不同的發現。下雨了,有的人會高興地說:“雨後的空氣好新鮮,感覺真棒!”而有的人則會皺著眉頭說:“哎,真討厭,到處都髒兮兮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完全取決於人們不同的心態。
1961年,美國作家格林尼寫了一本名為《一個枯竭的案例》的小說,書中描寫了一名建築師因為不堪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放棄了自己的工作,逃往非洲原始叢林的故事。從此,“枯竭”這個詞進入了美國大眾的語彙,後來被用在心理健康領域,用來特指從事助人職業的工作者由於工作所要求的持續情感付出而身心耗竭的狀態。有調查顯示,企業白領、心理諮詢師、教師、醫護人員、新聞工作者、員警等職業人群是職業枯竭的高危人群。
“職業枯竭症”又稱“職業倦怠症”,只是一種源自心理的疲憊。眾所周知, 愛情有審美疲勞,再漂亮的美女,看久了,也就成了“一般人兒”。工作其實也一樣,長期處在同一領域,對於相同的資訊每天都要大量接收,難免會產生感覺以及心理上的疲勞,就會失去最初的新鮮感,感到乏味、枯燥,提不起精神,引發職場倦怠症。
於是,有更多的人在湊合婚姻,也有更多的人在湊合工作。每天踩著點來上班,然後坐在電腦前,流覽流覽新聞,慢騰騰泡上一杯茶水,和同事侃上幾句。好不容易開始工作了,也是本著能偷懶就偷懶、能少幹點就少幹點的原則,趁老闆不在聊會兒QQ,給某個熱鬧的八卦論壇灌點水……工作嘛,60分和90分都差不多,何必費那麼大勁呢?
失去了激情,婚姻生活越來越寡淡無味,工作也成了“食之無味, 棄之可惜”的雞肋。想想自己是不是也陷入了職場枯竭,日復一日地在湊合應付呢?是不是覺得日子過得一點意思也沒有?如果是,那麼可以肯定,你已經輸掉了過去,甚至輸掉了現在。如果你不想連帶未來一起輸掉,那就想辦法改變吧,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1、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
很多人會因為選擇了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而歡欣鼓舞,可是沒多久,就變得垂頭喪氣,覺得自己對工作的興趣在下降。就像結婚久了,覺得沒有以前那樣愛自己的伴侶了。其實,並不是因為愛減少了,而是在相處的過程中可能遇到了某些問題。同樣,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需要做的是提高適應工作、適應環境的能力。 尤其是參加工作的頭幾年,是職業素養和工作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此時形成的心態將對日後的職業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
2、做到勞逸結合
如果兩個人成年累月都是每天8點出去上班,7點多到家做晚飯,日子過得程式化,心情自然也會程式化。所以,不妨抽個週末,一起去郊遊,或者去初戀的地方重溫初戀的感覺,一定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工作也是一樣,如果你長期堅持每天工作到晚上12點,那麼早晚有一天,你會“崩潰”。如果你的工作非常模式化,那就更應該適當地改變一下,比如找個風景秀美的地方散散心,去做一件一直想做卻因為工作忙而一直未做的事情。
3、及時傾訴
當你自覺陷入了職業枯竭的狀態時,不妨學著向家人、朋友或同事傾訴, 把心裡的消極情感(如憤怒、恐懼、挫折等)及時說出來,而不是悶在心中。也許他們會給你一些懇切的建議,即便不能給你建議,也可以在心理上給你一些安慰,舒緩你的壓力和緊張情緒。要在婚姻中保持戀愛的激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不能實現的。聰明的人總是善於經營,所以他們的婚姻就能結出幸福的果實。同樣,要在工作中保持長久的熱情雖然不容易,但如果善於調整,也是完全可能的。
4、試著去尋找工作中的“新鮮點”
這一條類似于尋找伴侶身上新的閃光點,比如你忽然發現一向花錢大手大腳的愛人其實財商還蠻高,對一些投資項目的敏感,讓你不得不佩服。而在工作中, 你也不妨重新審視一下自己所處的環境、自己的日常工作內容,從中發現新的樂趣以及新的挑戰。新的樂趣可以減緩每天面對大批量重複資訊的厭倦感,而新的挑戰則可以賦予新鮮工作激情,激發鬥志。
5、重新進行職業定位
如果新鮮感過去後,自己逐漸不願工作,各種招數用完還是不能進入工作狀態,那麼多半是工作與自身匹配度太低,也就是我們說的不適合。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性格、志趣、價值觀、優勢、人脈,所適合勝任的工作當然各有不同,如果對的人放到了錯的位置,就會產生“水土不服”的症狀。運用科學的職業規劃技法,趁年輕為自己校正方向,進行職業定位,可以避免“職業倦怠症”治標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