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怎麼把自己累死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幾多風流,盡在三國中。其中,三國中的主要人物諸葛亮,長期以來被人們作為智慧的化身,也留下了非常多的經典故事,如“草船借箭”、“三氣周瑜”、“舌戰群儒”等等,然而到蜀國晚期,人才儲備不足,以致於到了“環顧左右,無人可用”的地步,最終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死在五丈原,蜀國也隨之滅亡。
下面一一盤點諸葛亮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在人才的使用方面
諸葛亮一生征戰無數,可謂戰績卓著。他通曉兵法之道,經常用兵如神,但在人才的使用上的一些做法值得大家深思。俗話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諸葛亮先生有時用人也疑人。如在使用魏延的問題上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魏延曾反劉表而欲親劉備,而後幾轉輾,終投于劉備帳下,可諸葛亮認為魏延天生有“反骨”,處處防他, 最後諸葛亮去世時還特意計殺了魏延。
一個人的好惡比之于事業的成功,通常明智的領導人總會摒棄個人恩怨,而有效地追求事業。諸葛亮在使用魏延的問題上存在一定的偏見,這與他當時所處的歷史時期有一定的關係。
其實,一個人有缺點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要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儘量發揚“用其長,避其短”的用人之道,我們且看下面幾個用人的經典案例: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林肯的“無缺點”的將軍總是敗在南方“有缺點”的將軍手下,南軍首領李將軍手下的每一位將領,幾乎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嚴重缺點。但是李將軍認為,這些缺點不礙大局,而他們每個人也都各有所長,李將軍所用的正是他們的特長,使這些長變得有效。
我們來看看拿破崙是如何用人的。茹當,先于拿破崙而成為革命軍將領,曾反對過拿破崙.但拿破崙摒棄前嫌將其收於麾下,命其指揮義大利的法軍。卡爾諾,曾竭力反對拿破崙當“第一執政官”和皇帝。不過,幾年後他又願為帝國效力時,拿破崙仍重任其總督,“百日”時期任其為內務大臣。麥克唐納,由於“莫羅事件”受株連,5年後又被起用為軍長,後又升元帥。
在人才的使用上過於謹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步,有時也會適得其反。諸葛亮因任用馬謖駐守街亭而導致街亭失守後,在人才的使用上,只限於“五虎上將”及其子弟等,而在新人的提拔及選用上卻少有建樹,特別是在蜀國本土人才的選用上,以至於蜀國的土著人他們進不了高層, 對蜀國政權的沒法參與到不參與,從心理上產生距離,致使蜀國政權根基不穩。
在通常的人才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要營造人才生存的環境,“水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就是對所有的管理者的要求。企業人才的管理尤其如此,只有堅持“公平、平等、竟爭、擇優”的原則,建立“尊重人才”的企業文化氛圍,努力開發人力資源,才是企業在激烈市場竟爭中立足的重要舉措。
2、在人才培養方面
縱觀一部三國,大凡講的是諸葛亮如何排兵佈陣,如何用計退敵,但在人才的培養方面卻鮮有成績,特別是在蜀國後期,關張兩員大將去世以後,蜀國可用的人才就捉襟見肘,甚至出現了無人可用的程度,以至於出現了“蜀國無大將, 廖化作先鋒”的情況,反觀魏國卻人才輩出。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諸葛亮忽視了人才的培養。諸葛亮在隆中時自稱臥龍先生,才高八斗,在劉備三顧茅廬後,長期處於征戰狀態,老百姓難得有修養生息的時候,開辦學校培養人才更是力不從心。這樣就造成了蜀國除了五虎將外,幾乎無可用之將。而五虎將中,趙雲是劉備借來的,關羽、張飛本來就是劉備的兄弟,黃忠是劉備哭來的,馬超是後來的降將,基本上自諸葛亮跟了劉備後,蜀國幾乎沒有培養出來多少人才,即時後期諸葛亮想盡辦法引進的薑維,也不是由蜀國內部培養的。相較之下,魏國在人才培養上就注重多了,魏國大力開辦學校, 發展經濟,培養了眾多的人才。
當然,在內部人才缺乏的時候,外招人才也不失為一條捷徑,如:薑維的引進,但外來人才需要一段時間適用,與組織的融合需要時間,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內部人才的晉升機會,而且外面的人才資源始終有限,不是長久之計。
與人魚,不如授人與漁,要解決人才資源短缺的問題,只有從內部培養上著手才屬上乘,否則,終究難成氣候,諸葛亮死後,蜀國迅速衰敗就是最好的例證。
3、在人才的獎懲制度執行方面
諸葛亮作為一代名臣,為蜀國的建立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但在制度的執行方面,諸葛亮卻因人情等原因使自己陷入困境之中,自然要制度的執行方面也打了一定的折扣。如關羽立了軍令狀但在華容道放跑了曹操,按照軍法進行處理,諸葛亮只是一笑了之:諸葛亮眼看就要打出歧山,卻被劉禪的近臣召,本欲殺之,卻被劉禪一言而釋之。雖然馬謖事件諸葛亮主動上表,請求“自貶三等”,但他這種行靠的是自己的覺悟,不是制度的約束。上面幾件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諸葛亮在制度方面執行的猶豫性,一個是劉備的拜把兄弟,一個是劉禪的近臣,可以說是“元老問題”,這在一定程度妨礙了諸葛亮執法。這種現象,目前有一些現代企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在制度執行方面,元老們總是享有特權。
以前多年來的“大鍋飯”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企業的獎懲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實,最終帶來的是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這一點往往是扼殺企業創新能力的根源,並且會危及企業的生存。事實證明,如果獎懲措施得不到妥善解決,企業的制度會形同虛設,人心就會渙散。
4、在團隊的建設方面
從理論上講,諸葛亮個人相當傑出,起初他想成就一番事業,在劉備去世後,蜀國就開始走向衰弱,以到於“環顧左右,無人可用”,相信這個結果並不是他所想看到的,而這個結果又讓他自己更加事必躲親。“無人用”和“不敢用人”這都是人力資源管理者的大忌,只有建立一個高效管理團隊,才是解決人才缺乏的根本之道。
大家知道,團隊是由各種不同的人共同組成的,有明確的目標及共同的行動計畫,它不公有一兩個骨幹就可以了,諸葛亮無時不在處自己努力,卻忽略了自己一個人怎麼也代替不了整個團隊的作用,最終累死五丈原。反觀曹操,在人才的選拔上提出了“唯才是舉”的方法同時推行“軍屯”,創立了封建社會的九品雛形,形成了一支龐大有效的團隊,最後逐漸消滅了吳,蜀。
當然,團隊的壓力是多方面的,而團隊最大的作用就是將壓力有地轉化,由不同的人員來承擔壓力,這就是所謂的授權。諸葛亮之所以“事必躲親”就是沒有充分授權,其原因有三:一是蜀國沒有系統土培養出人才,認為無人才可用:二是沒發揮下屬的潛能,不敢把權力下放:三是雖然短暫地放了權,卻又患得患失。這樣一來,導致他事事不放心,工作越來越忙。
列車可以高速的賓士,是因為有良好的軌道及運行保證系統。企業的運作也需要一個好的體制環境,比如激勵制度等。所以,管理者要與時俱進,不斷調整人才政策,使人才有一個良好的生存及發展環境。
人力資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如何用人,而且必須有人可用,有人可留,它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工程。它集招人,用人,考核及考核後的溝通,晉升,培訓等於一體,需要每個管理者用心思考,本著“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氣度及胸懷,多為企業培養一些優秀的人才,為企業的發展作貢獻。
3、在人才的獎懲制度執行方面
諸葛亮作為一代名臣,為蜀國的建立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但在制度的執行方面,諸葛亮卻因人情等原因使自己陷入困境之中,自然要制度的執行方面也打了一定的折扣。如關羽立了軍令狀但在華容道放跑了曹操,按照軍法進行處理,諸葛亮只是一笑了之:諸葛亮眼看就要打出歧山,卻被劉禪的近臣召,本欲殺之,卻被劉禪一言而釋之。雖然馬謖事件諸葛亮主動上表,請求“自貶三等”,但他這種行靠的是自己的覺悟,不是制度的約束。上面幾件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諸葛亮在制度方面執行的猶豫性,一個是劉備的拜把兄弟,一個是劉禪的近臣,可以說是“元老問題”,這在一定程度妨礙了諸葛亮執法。這種現象,目前有一些現代企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在制度執行方面,元老們總是享有特權。
以前多年來的“大鍋飯”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企業的獎懲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實,最終帶來的是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這一點往往是扼殺企業創新能力的根源,並且會危及企業的生存。事實證明,如果獎懲措施得不到妥善解決,企業的制度會形同虛設,人心就會渙散。
4、在團隊的建設方面
從理論上講,諸葛亮個人相當傑出,起初他想成就一番事業,在劉備去世後,蜀國就開始走向衰弱,以到於“環顧左右,無人可用”,相信這個結果並不是他所想看到的,而這個結果又讓他自己更加事必躲親。“無人用”和“不敢用人”這都是人力資源管理者的大忌,只有建立一個高效管理團隊,才是解決人才缺乏的根本之道。
大家知道,團隊是由各種不同的人共同組成的,有明確的目標及共同的行動計畫,它不公有一兩個骨幹就可以了,諸葛亮無時不在處自己努力,卻忽略了自己一個人怎麼也代替不了整個團隊的作用,最終累死五丈原。反觀曹操,在人才的選拔上提出了“唯才是舉”的方法同時推行“軍屯”,創立了封建社會的九品雛形,形成了一支龐大有效的團隊,最後逐漸消滅了吳,蜀。
當然,團隊的壓力是多方面的,而團隊最大的作用就是將壓力有地轉化,由不同的人員來承擔壓力,這就是所謂的授權。諸葛亮之所以“事必躲親”就是沒有充分授權,其原因有三:一是蜀國沒有系統土培養出人才,認為無人才可用:二是沒發揮下屬的潛能,不敢把權力下放:三是雖然短暫地放了權,卻又患得患失。這樣一來,導致他事事不放心,工作越來越忙。
列車可以高速的賓士,是因為有良好的軌道及運行保證系統。企業的運作也需要一個好的體制環境,比如激勵制度等。所以,管理者要與時俱進,不斷調整人才政策,使人才有一個良好的生存及發展環境。
人力資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如何用人,而且必須有人可用,有人可留,它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工程。它集招人,用人,考核及考核後的溝通,晉升,培訓等於一體,需要每個管理者用心思考,本著“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氣度及胸懷,多為企業培養一些優秀的人才,為企業的發展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