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症的表現
1、對社交場合和人際接觸有強烈恐懼,恐懼的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
2、必須處於社交場合或必須與人接觸時會有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如緊張、面紅耳赤、出汗、口幹、心跳加速、頭暈、噁心、震顫、全身甚至是兩腿無力感等。
3、有反復或持續的回避行為,患者會有意或極力回避社交場合,避免去公共場所及需要與人接觸的場合,以至於長期將自己封閉在家裡,嚴重影響其社會功能。
4、患者知道這種恐懼是過分、不合理,或不必要的,但就是無法控制,所以很痛苦。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症
要戰勝自己
我們知道,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所以既不要無限誇大別人的優點,也不要隨意擴大自己的缺點。其實你在別人的眼中也是非常不錯的,只要我們積極與他人結交,那麼你也是其中非常優秀的一員。
悅納自我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能否正確認識、評價和接受自己,是保持自身心理健康的前提。但“當局者迷”。並非人人都能真正做到自知,自我認知失調 是導致心理失衡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應全面認識自己的心理特點,瞭解長處和短處,並對自己作出客觀的,恰如其分的評價,防止因評價過高而變得自負,或因評價過低而陷入自卑。要努力讓自己樹立“我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這一觀念,悅納自我,能以積極的狀態面對學習與生活。
挫折歷練
適量的挫折可以鍛煉人的意志,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強的人,即使遭受較大的挫折(如痛失親人、高考失利等),也能避免自身行為失常經受得 住打擊並更好的適應環境。而耐挫能力差的人一遇到刺激和打擊,就很容易形成心理困擾,覺得無法接受和擺脫,出現逃避(翹課)、抗拒等行為。所以,現代人應 有意識的去經歷風雨、見世面,主動向自我挑戰,有意給自已出些難題(如內向的人應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脾氣急躁的人去參加美術班的學習等), 在設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增強心理承受能力,維護心理健康。
勿對自己要求過高
過於追求完美,對自己要求過高,就容易患得患失,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別人的承認,從而迷失自己。接受自己的現況,不要去管別人怎麼看,你越害怕出錯,就越會感到手足無措。
別太在意自己的身體反應
緊張總是伴隨著一系列的身體上的不適,根據強化理論,如果緊張時我們太在意自己的身體某些部位的緊張反應,就相當於在強化自己的緊張行為。使其一步一步的加重。而當我們不去管自己的緊張反應後,由於緊張得不到注意和強化,緊張反應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退。
勇敢地去面對
有緊張現象的人,在社交場合下,往往會表現出逃避心理,害怕自己會出醜而不去面對。其實,逃避並不能消除緊張,相反,它會使你感到自己的懦弱,使你責備自己,以致下次會更加緊張。而且,我們也不可能逃避一輩子的,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 是必須與人交往的,早晚有一天,我們都必須去面對。
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這樣一方面可以讓自己枯燥的日常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讓自己通過與同學的自然接觸而緩減自我感覺被他人關注的焦慮和緊張,進而達到順其自然與他人接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