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吳卓林承認出櫃。
我們都知道出櫃意味著宣布自己是同性戀,那麼,出櫃一詞的來由是什麼呢?
據喬治·昌西對整個當代同性戀文化歷史一書《紐約同性戀》的記錄,「衣櫃」一詞直到上世紀60年代才被同性戀者用作隱喻詞。在這之前,並沒有「在同性戀運動記錄,或者是同性戀小說、日記、信件中出現」 。「出櫃」一詞一開始並不是指從躲藏的地方出來,而是加入到同伴之中。這個詞從上流女子舞會裡借用過來的,因為在這種場合中,年輕女子正式介紹到社交圈會時,都稱作「出櫃」。後來出櫃一詞是英文「come out of the closet」的直譯(從衣櫃裡出來),指公開性傾向、性別認同。相對的,如果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性傾向,則稱之為「躲在衣櫥」(Closeted)或「深櫃」。
其實gay不是什麼新鮮東西,從古至今都有,gay也分先天和後天的,先天的是指他們這些人身上都有同性戀基因(gay genes),是影響人和動物性取向的基因。而後天的多是受到了一些感情上的挫折或打擊,從而轉變了性取向。在我國古代,就有「斷袖之情」、「龍陽之好」的描寫,那就是描繪同性之愛的,現在大家知道的也有蔡康永、張國榮、黃耀明、張敬軒、關錦鵬等等公開出櫃的藝人,而沒有出軌的隱形gay在圈裡也很多,他們只是迫於各種壓力,不敢出櫃。
但為什麼文娛體圈和成功人士里gay很多呢?難道是阿喀琉斯的水仙花效應,自己太優秀導致看不上其他異性了?
可能這種解釋太片面,在這樣的群體中往往只有優秀者——那些具有更好的教育、職業、收入、階層等背景的人,才更可能公開自己的性傾向或性別認同。比如,一個跨性別的性工作者或身體殘疾的同性戀者,往往更願意隱藏自己並以此尋求保護。而且他們容易出名、成功可能與他們的成長經歷有關。「同性戀者在其成長過程中總是不斷地閃躲,要越過一些障礙才能了解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的。」斯奈德說,「這個過程中他們就獲得了三個強大的技能:適應能力強、善於直覺式交流、更傾向於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些技能的獲得可以讓同性戀高管更加注重員工的個性,能讓難伺候的員工最大限度地發揮工作潛力。
既然自古就有同性之間的戀情存在,那為什麼這幾年中我們才大量接觸到這些消息?是同性戀人數增長了嗎?其實並不是,而是隨著開放的深入,更多的人敢於向過去壓抑人性的社會說不,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的權利,敢於表達自己的性取向;所以,這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更有人說:我愛的人只是碰巧和我一個性別而已。於是,漸漸地,同性戀情侶越來越多,甚至有一些還得到了認可,結婚組成了家庭。在國際上已經有21個國家全境承認同性婚姻合法。
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對於同性戀的朋友們給予平等的對待,不要用各色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因為每個人都是需要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