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段感情逝去,不管出於怎樣的原因,經歷過的人心裏總會留下深深淺淺的痕跡。而在之後漫長的歲月里,我們往往會反覆回想咀嚼當時當刻的點滴,曾經不經意說過的話、習慣性的小動作,甚至無甚特別意義的物品,都成了回憶的佐證。
△失戀博物館的部分展品
羅蘭巴特曾說,「眼淚的存在,是為了證明了悲傷不是幻覺」,來自克羅地亞的「失戀博物館」卻用更為具象的形式來紀念這些曾經有過的美好和痛苦。近日在上海「上生·新所」開幕的展覽是風靡全球的「失戀博物館」第一次官方授權來到大陸,也是它在全球的第50場巡展。
展覽的創始人是來自克羅地亞的製片人歐琳卡·維什蒂查和畫家德拉仁·格魯比西奇。2003年,也就是在他們四年的愛情關係終結後,兩人開玩笑說建立一個博物館來容納遺留下來的私人物品。2006年時這個想法開始真正啟動,他們開始請各自的朋友捐贈他們分手後遺留下來的物品,同年,這些藏品作為第41屆薩格勒布藝術沙龍的一部分首次向公眾展示。
△創始人歐琳卡·維什蒂查和德拉仁·格魯比西奇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這個系列在世界各地巡迴,到訪過阿根廷,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德國,馬其頓,菲律賓,塞爾維亞,新加坡,斯洛文尼亞,南非,土耳其,英國和美國。至2010年,超過200,000名參觀者觀看了展覽,他們中的許多人又捐贈了新物品,讓展覽規模日漸壯大。
來到上海之前,失戀博物館已在全世界27個國家和地區舉辦了49場展覽,成為了全球現象級的展覽盛事。2011年,被授予世界級別最高的博物館大獎——「歐洲最有創意博物館獎」。
雖然克羅地亞文化部未能為博物館落實臨時的展覽場所,維什蒂查和格魯比西奇決定自己投資,他們在薩格勒布上的城鎮租下300平方米的空間,「失戀博物館」也成為該市首個私人擁有的博物館,於2010年10月開放,每周七天不間斷開放。
△克羅地亞失戀博物館
2011年5月,博物館獲得了歐洲博物館論壇(EMF)頒發的Kenneth Hudson獎。得獎原因是,失戀博物館「不僅鼓勵人們討論和思考人際關係的脆弱性,還鼓勵圍繞所講故事的政治,社會和文化環境。博物館尊重觀眾了解不同文化和身份所固有的更廣泛的歷史和社會問題的能力,並為捐助者提供更個人化的宣洩。」
△克羅地亞失戀博物館的一隅
△美國匹茲堡展覽現場
博物館的英文名為「the museum of broken relationships」,所以在有些地方也被譯為「破碎關係博物館」。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展出時,會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特色進行命名:4月在日本東京剛結束的那場展覽名為《我和你的告別展》,而本次大陸地區的展覽則延續了台灣地區的名稱「失戀博物館」。
△本次大陸展的展館「上升·新所」(原孫科別墅)
實際上,「失戀」的確不足以概括這次上海展覽的全部展品。每一件展品邊上都附有一個展品背後的故事,好幾個故事有關於家人:一付及肘的白手套,是一個拼命希望女兒優雅的父親贈送給她的禮物,可始終無法讓女兒打心眼裏接受「淑女」的設定。一隻木公雞,是一個從不願意給予女兒擁抱、總是爛醉的父親的禮物,到父親患癌去世後,成了女兒理解他不知如何表達愛的途徑。
△父親送的白手套
△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木公雞
當然還有許多愛情故事的「遺物」。有一些看起來的確有些古怪,比如一個「淚水收集罐」,一個男人想把自己所有為那段無疾而終的眼淚收集起來寄給曾經的戀人。(但著實有些難以想像受到前任這樣禮物會是怎樣的心情。)
△「淚水收集器」
又比如這束長發綹。細心的妻子每周都會把丈夫的長髮綹末端編成辮子,甚至用針線將它們綁在一起,這種看似無意義的費力活兒持續了近一年,而那段維持了十年的婚姻最後還是走到了盡頭。
△被妻子精心收集起來的發綹
許多故事裏依然充滿著憤怒。這些觸目驚心的腦部掃描片,是一個女人在最絕望的時候的紀念,她希望得到一點安慰——哪怕只是口頭的、表面的理解和照顧,而男友卻不停嘟嘟囔囔在抱怨這次檢查花去了他五百英鎊,她在病痛和心痛的雙重折磨下,還要想辦法安撫男友的心情。
△見證生命和感情低谷的腦部掃描圖
一件綠色的紗麗是前任男友去印度旅行時帶回的紀念品。雖然他明知道女友心心念念想去印度很久,卻仍然拋下她獨自前往,而帶回的所謂高級紗麗既不是她喜歡的紅色或紫色,更不是他所聲稱的「高級絲綢「,而是廉價的布料。它立在那兒,奪目到刺眼,就像漫不經心的謊言本身。
還有些物品,是對一個人的最後紀念。這張在遊樂園過山車上按下的照片,記錄了兩人當時又驚喜又略帶懼怕的神情,一個還未結束的遊戲,一段美好的感情和充滿期待的旅程。可能是當時太過興奮,他們都沒有及時拷下所有遊樂場拍下的瘋狂照片,而等到女生試圖去尋找那些照片的時候,系統早已自動刪除了那些記錄。而那個曾經坐在她身邊的人,在他們一起度過最快樂的一年後,在他們的訂婚儀式前一周,去世了。
許多人在不知覺中試圖用物件來留住那個人的痕跡,不知不覺延續了TA的習慣,即使不帶任何特別的感情色彩。有人不自覺收集起香蕉上的標籤貼紙,有人留著一起買過的所有冰箱貼,有人留著曾經鼓勵她不要咬嘴唇的棒棒糖。
△貼滿了戀人叮囑、從未開啟的棒棒糖
△見證過兩人一起走過的地方的冰箱貼
兩個「見光死「的網戀戀人,用一個T字鍵盤作為紀念。前女友一言不發寄來的假髮,大概是某種對枯死感情的隱喻。一個試圖用草藥喚起男友「性趣」的女生由於緊張過度,自己大口喝下了味道恐怖的藥水。還有以為試圖用薰香改善兩人關係的顯然也以失敗告終,TA的留言簡明扼要:毫無效果。
△「毫無效果」
△不發一言的假髮
失戀博物館為人們提供了通過創造來克服崩潰情緒的機會:為博物館捐贈展品。不論捐贈者是出於什麼動機,或是想要出風頭,或是為了治療情傷,或是出於單純的好奇,人們都樂於接納展出自己「愛的遺物」這個想法。就像是去參加一場例行的告別晚會。
展品在世界各地輾轉了如此多的地方,而他們本身又經過了如此多的時間,生活和感情的念力讓許多展品看起來有種疲憊感。或許承載了過多的過去,它們都無法輕鬆,但正因為它們成了實體的悲傷見證物,那些終於和它們說告別的人,才有能力直視傷痛,真正放下過去,向前一步步邁去。
△展館最後的留言區
這次的展覽也是新生代青年文化跨界運營品牌 「浪花治癒節」的一部分。「終將治癒」的口號,也意為城市焦慮青年奉上一份自愈指南:在「上生·新所」這片見證百年變遷的土地上,上演一場告別心碎過往,重塑希望未來的自愈之旅。
展館門口的廣場上豎著許多標語:「心是用來碎的。」「破碎成就更好的我。」「把你的心交給在乎它的人。」而在展館的結束區域,還設有留言桌,觀眾可以在白紙上寫下一點想法和心願,對自己,對某個人,都某一段生命。與其說這是去參觀一次展覽,不如說這是在別人故事中尋找共鳴和出路的方式:
「敢於告別才有機會真正重新開始,
而我們每個人都值得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