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你正在參加一個聚會。其中,你非常熟悉的只有幾個人,大多數都是泛泛之交,其餘的你甚至從沒有見過。那麼你會如何與他們進行互動?
你看待和應對社交場合的方式是辨別你是內向還是外向的主要指標。
那麼內向和外向之間有什麼區別?
對於內向和外向有幾個流行的誤解。正因為如此,內向的人經常被誤解。他們常常被打上害羞、孤僻甚至反人類的標籤。而外向的人則常常被描述為活潑的、友好的、有魅力的、幽默的。
但重要的是要理解,內向和外向本身並不是性格類型——相反,它們只是人格拼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也不是僅有的兩種選擇——內向和外向也有很多種,而且幾乎沒有人是純粹的內向或純粹的外向的。
事實上,科學創造了一個新術語來描述那些同時具有內向和外向兩種性格特徵的人;他們是具有中間性格的人。
內向和外向的原因是什麼?
科學家認為,內向和外向的原因在於大腦以及它對多巴胺的反應。多巴胺是一種幫助調節大腦愉悅和獎勵系統的神經遞質。它使我們能夠識別獎勵並朝著它們前進。它也是我們情緒引導系統的一部分。
在社交場合,外向者的大腦會受到刺激。它會將社交互動視為一件有益的事情,並對此作出積極的回應。而一想到這些積極的社交互動,多巴胺就會湧入大腦,驅使外向的人在尋求回報的過程中走向社交互動。
內向者大腦的快樂中樞也以同樣的方式運作——但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區別。外向的人比內向的人擁有更活躍的多巴胺獎勵系統——這也意味著外向者需要更多的多巴胺才能感受到快樂。
當多巴胺充斥於內向者的大腦時,內向的人確實會感到興奮,但同時也會感到不知所措。
馬蒂·奧爾森·蘭尼(Marti Olsen Laney)博士在她的書《內向的優勢:安靜的人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裡成長》(The Introvert Advantage:How Quiet People Can Thrive in an Extrovert World)中解釋說:
“對於內向的人來說,太多的好事可能會適得其反。當多巴胺淹沒他們的大腦時,他們會感到過度的興奮/刺激感。”
內向的大腦對神經遞質乙醯膽鹼的反應會更敏感。像多巴胺一樣,乙醯膽鹼也與大腦的快樂中心有關。不同的是,當我們是內向者時,乙醯膽鹼會讓我們感覺良好。
它使我們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深入思考、反思和集中精力於一件事。
研究告訴我們,每個人的神經系統都有兩種模式:副交感神經和交感神經。當我們使用副交感神經的一方(綽號“休息和消化”的方面)時, 我們會感到平靜並專注於內心。我們的身體會保存能量並從環境中抽離;
肌肉放鬆,能量儲存,心率和血壓降低。而另一面,交感神經(又名“火力全開”模式)會使我們處於戰鬥或逃跑的狀態。這是,我們的壓力和心率都會升高,並保持警惕準備隨時採取行動。
內向的人在副交感神經模式下會表現得很好。這就是內向的人總是渴望獨處時間的原因。他們渴望那種遠離他人的安靜,有思想的活動,但不是反人類或喜怒無常的行為。這是一種由大腦化學和功能驅動的生理需求。
當內向的人被剝奪了獨處時間時,他們會感受到:疲勞;身心疲憊;無法集中注意力;易怒;焦慮;抑鬱症。
內向和外向的根本原因與我們的大腦如何運作和對神經遞質的反應直接相關。所以對於需要時間獨處的內向者,你能做好的事情就是讓他們獨處。